400-008-0897

官方唯一合作热线

品牌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>媒体报道

引领团餐品牌化:“豆浆记忆”年售 2000 万杯

发布日期:2018-07-06 浏览量:918次

中新网重庆新闻 7 月 6 日电“2017 年全国餐饮行业销售额实现 39644 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 10.7%;团餐作为新兴的消费领域,就占了全国餐饮行业销售额的四分之一,同比增长达到 22.3%,是餐饮行业中增速最快的领域。”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分享了一组数据。

6446390618a71.png


豆浆记忆门店图受访者供图


团餐领域的2.0时代


团餐,早已摆脱传统印象中“大锅饭”、“廉价消费”、“低品质”等负面标签,悄然进入2.0时代,并成为全国餐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
“整个餐饮行业的大市场越来越广,团餐领域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,每一个细分领域里的消费者特征和消费诉求越来越统一。”李亚光说到,“团餐企业的标准不再只是食品安全,还要满足膳食搭配健康、产品种类丰富、物流配送快速、营销模式互联网化等多种市场要求,部分企业甚至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调整企业内部机制。



团餐领域的高细分化,对应的是消费群体的高针对性。这对团餐企业来说,既是先天优势,也是巨大挑战。


当互联网发展不断刷新消费模式,团餐企业的空间限制被打破、时间成本被降低。消费群体拥有了更多选择:他们不再只为了饱腹而消费,而更乐意为了专业度高、品牌性足、专属性强的产品而消费。如何留住针对性极强的消费群体?团餐企业为了达到消费需求上的升级,同一个餐饮场所集结不同档口的场景应运而生。



消费需求的升级给现有团餐企业带来了新挑战,甚至引发了行业的重新洗牌。一则共识在行业内逐渐清晰: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、不被淘汰,档口品牌化是成功的秘诀。



豆浆记忆:一年卖出 2000 万杯饮品



学校团餐中的高校食堂是档口类型最多元,也是档口竞争最残酷的场所。


644639a3c5908.png

豆浆记忆创始人刘斌   受访者供图


能够在学校食堂存活的档口,靠的往往不是低廉的价格、新奇的产品,而是学生心中“每天不吃这一家,这一天就过得不完整”的品牌忠诚度。


市场调研显示,国内大学、高中食堂总数量超 6 万家,在校学生在 8000 万左右,行业规模约为 1000 亿。长久以来,团餐行业在等待一家成熟品牌化档口的诞生。


5 月 13 日,2018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团餐产业大会上,学校团餐企业代表“快乐食间”阐述了近年来行业发展中形成的共识——档口品牌化已成为行业刚需,并把重庆档口品牌“豆浆记忆”作为档口品牌化的成功案例与参会企业进行了探讨。


“豆浆记忆”,专注于学校食堂的饮品店。企业创立于 2009 年,截至 2018 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 135 家门店,主要分布在上海、广东、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福建、黑龙江等 9 省,为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四川大学、重庆大学等知名院校提供豆浆、鲜果汁、茶饮在内的饮品服务。


2017 年,豆浆记忆共卖出约 2000 万杯餐后饮料,业绩以每年 2 倍的增速增长,并计划于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开设 1000 家门店。


实现团餐档口品牌化的秘密


“在西南,近几年团餐领域都想做档口品牌化,但很少有人实现,根本原因是它们没有完整的产品设计能力。”豆浆记忆创始人刘斌分享了自己的理念。


刘斌提出的“产品设计能力”,并不是指对单一产品进行内容与包装的设计,而是将整个品牌看作一个产品,根据企业定位来匹配相应的供应、研发、运营、品牌营销。“豆浆记忆”的定位是校园食堂饮品店,不是将饮品店搬到校园食堂,而是为校园食堂设计出能满足它及其顾客(来吃饭的学生)需要的饮品店。


那么,“豆浆记忆”如何让学生刷新了自己对鲜豆浆的认知、得到学生的称赞,还保持十年如一日的 2 元豆浆不涨价呢?原产地采购是关键。


以“豆浆记忆”招牌产品——豆浆为例。刘斌跨越 6038 公里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,精选肥沃土地,与当地农场主合作,指定高质量豆种进行种植。刘斌与当地建立品牌专供的供应链条,将符合要求的大豆运回国内,并在吉林工厂对豆子进行挑选、生产加工后进行储存,每月发往重庆。


“豆浆记忆”在产品生产流程、店面员工人效等方面也有严格标准,对产品研发的把控使原料达到最大程度的效用,保证了“豆浆记忆”产品的新鲜、安全、健康。


完善的供应链条、严格的研发标准为基础,辅以定制的运营机制、时新的营销手法,“豆浆记忆”成为引领团餐档口品牌化的代表企业。


“豆浆记忆是生于高校、长于食堂的团膳档口品牌,我们更了解学生的需求,这是我们的优势。”刘斌强调到,“产品思维已经融入了整个企业的血液,产品始终是档口品牌化的根本。”


对此,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李亚光给出了相同的看法,档口品牌化这条路怎么走,最根本还是要专注产品。